希望[胡風主編雜誌]

《希望》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版的雜誌,主要是為抗日戰爭期間傳播先進的文化服務,雜誌刊登部分詩歌以及短篇小說。

基本信息

刊物簡介

《希望》雜誌hope magazine 半月刊

廣告經營許可證號:4400004000282

發展歷史

現代文學期刊。胡風主編。1945年1月創刊,共出兩集計8期。第1集的4期在重慶編印,後又在上海重印,第2集的4期,從1946年5月至10月在上海編印。   此刊基本上繼續《七月》的迅速地為抗日戰爭服務、努力參加現實鬥爭的編輯方針和創作傾向,堅持現實主義的傳統。創刊號的《編後記》中寫著“抱有希望的心的人總不會失掉希望的”。但由於時處抗戰勝利前後,國民黨統治區局勢更趨混亂﹑政治氣氛日漸壓抑,作者們對現實的認識也較前清醒和深刻,反映到刊物上,揭露和諷刺較多代替了前一時期的樂觀和熱望,創作基調趨向沉實。

刊物發表作品的形式,也隨之出現一些變異。詩歌仍占有重要位置,而短篇小說已較明顯地取代報告文學的地位。另一重要特點是發表了較多的雜文和理論文章,論述內容包括文藝的及其他社會思想方面的問題。詩歌方面,除魯藜、冀、鄒荻帆等經常發表創作外,先後出現了一些有成就的新作者,如綠原、化鐵、胡徵、朱健、牧青(魯煤)、朱谷懷、鄭思等;成績較突出的是綠原﹐他發表了很多作品,包括《給天真的樂觀主義者》、《終點,又是一個起點》等長詩。小說方面的突出代表是路翎,他從《七月》25期(1940年5月出版)起以“新作家”身份登上文壇後,著作日豐,已發表了多種形式作品。僅發表在《希望》上的小說﹐即達17篇之多,其中有《羅大斗的一生》、《王興發夫婦》等。在《希望》上發表的較優秀的小說,還有孔厥的《鳳仙花》﹑晉駝的《結合》等。賈植芳也是活躍的作者之一。

《希望》創刊號上發表了胡風的《置身在為民主的鬥爭裡面》和舒蕪的《論主觀》兩篇論文。前者是胡風先後一系列關於現實主義的論文中帶有綱領性的一篇,強調作家的主觀力量在創作中的作用;後者則從哲學的角度宣傳主觀戰鬥精神等。這兩篇文章的發表,使進步文藝界內部在此前已開始進行的論爭更趨激烈與頻繁。圍繞著現實主義這一中心,就主觀和客觀﹑思想和創作﹑文藝和政治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辯論,許多文章對“主觀戰鬥精神”等提法表示了異議和批評的見解。這場論爭從重慶擴展到香港等地,時間持續很久,直到1949年第一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召開才告一段落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